手机绿狗 | 服务专家平台 | 证据托管平台

创业指南

遮图社交“遮遮”:暴露没什么了不起,遮住才是真诱惑

     在去年,最让马化腾揪心的手机应用莫过于Snapchat了。这家公司只花了4年,便从几个大学生课后的点子变成了一个估值150亿美元的巨型公司。然而当马化腾点进这款应用,他感到的却是茫然无措:为什么发送后的信息对方无法储存?为什么别人发来的都是莫名其妙的照片?为什么用Snapchat的都是美国的高中和大学生?马化腾感到自己真的无法理解美国的90后了,然后给Snapchat投了2亿美元。
     对Snapchat表示”没看懂“的马化腾投钱这件事如同一阵飓风刮到了原本只有微小波澜的中国社交应用创业圈里,掀起了一股图片社交的创业大潮。在这股浪潮中,崛起的是Same,Blink,Nice这些吸取了Snapchat和Instagram的创意,也洞悉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需求的创新图片社交;死去的是难以计数的直接复制Snapchat的阅后即焚模式的产品。不过我今天要聊的不是那些已经到B轮,C论的著名产品,而是一款还在天使阶段,主打用贴纸遮住“特定部位”的社交应用“遮遮”。
      遮遮有着类似Instagram的界面,中间的显眼的相机图标能让用户直接发布照片。不过与Instagram不同的是,用户在拍摄后,需要用贴纸遮住照片的一部分后才能上传图片。而贴纸大多是搞怪的漫画人物,鬼畜表情,颜文字等。除了默认贴纸,用户也可以在“遮器商店”中免费下载其他系列的贴纸。(比如上图最左使用的贴纸便是现居日本的澳大利亚人搞怪艺人LadyBeard的头像)
     用户成功上传后,所有用户都有权限看到这张照片。然而如果想要看到不被贴纸遮盖的原照片,用户需要像照片的发布者发送“求看申请”。如果发布者同意了该用户的申请,当用户的手指按在照片上时,便会显示没有贴纸的原照片,手指离开的时候照片又会被加上贴纸,这一设计和Snapchat类似。如果用户对照片的发布者感兴趣,也可以关注他,这样他之后发布的照片也会出现在自己的信息流里。
    根据的“遮遮”上注册用户自动关注的官方账号“遮遮娘“的粉丝人数, 目前遮遮的注册用户有48万,这几日的用户日增长平均有1200人左右。不过由于用户能够手动取消关注官方账号,这一数字并不精确。在我试用的几天里,平均每天会用12分钟左右,接近于官方透露的8分钟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间。在两天内,我发了2张贴纸照片,一共收到43个求看申请和29个赞,其中申请求看的女性用户占到79%。对一款上线三个半月的社交类应用来说,我认为这些的数据可以用”有生命力“来形容。
     相较于其他一味模仿美国同类产品而后”上线死“或者”十万死“的国内社交应用,我认为”遮遮“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数据和成长曲线,至少在两点上值得其他创业者学习:
     其一是其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即便有贴纸的照片再搞笑,用户更关心的始终是贴纸下的信息。即使是面对平凡无奇的照片,”被贴纸遮住的内容是什么?“这一疑问始终会抓住用户,让他疑惑,遐想,然后提出求看申请。这样,”求看“这一行为便构成了这个社区最基本的互动。求看者可以在他人同意,并看到原照片时得到好奇心的满足,以及微小胜利感,而照片的发布者则会在收到大量”求看申请“中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从而发出更多照片,推动整个社区的活跃度。
     这样的互动比起Facebook等用以“发送信息”和“回复信息”为基本互动的初代社交应用更浅,但同时也有着更低的时间和心理成本,更能适应使用碎片时间的用户。从浅互动这一方面,也让人想到“陌陌”这样以“发布个人信息”和“查看用户”信息为基本互动的应用(是的,男生在陌陌做的最多的不是约炮,而是看妹子)。
     “遮遮”另一个值得学习的点是对于隐蔽信息尺度的把握。阅后即焚的Snapchat的前期用户发送的往往是“丢脸的”,“可笑的”,甚至有小部分“情色的”照片。因为知道信息在查看后会马上消失,用户发送的信息比起其他场所往往更为“不羁”。但Snapchat在中国并不那么适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中国的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和搞怪的资源;另一个是,即便照片会被删除,大多中国学生依然希望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相较之下,永久或者临时的遮蔽部分图片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比如在上传“自拍”照片后用贴纸遮住脸,不仅以加上贴之后的搞怪效果冲淡了发图者的害羞,也留下了不接受“求看申请”就谁也看不到的心理余地。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大户人家里,必不可少的家具除了桌子,凳子,床外还有遮蔽视线的屏风。
     “遮遮”的三名创始人平均年龄有29.5岁,之前推出过两款被苹果应用商店推荐的产品,对于开发针对年轻人的应用属于经验有余而年轻不足的阶段。不过“遮遮”的CEO芦磊说,为了弥补年龄差异的尴尬,“遮遮”目前的员工大多是90后生人,并且会固定保持至少10名校园实习生来收集他们身边同学对这款应用的建议,从而以年轻用户的角度来进行功能的添加和改进。目前“遮遮”主要在上海的高校进行地推。
     不论“遮遮”之后的路走的是艰难曲折,还是一番风顺;不论回光荣的跻身成功案例,还是无奈的半路夭折,我想创业者至少应该从“遮遮”上学到:不盲目的投身在火热的创业大潮中当抄袭狗,而是静心去抓用户需求,结构化的改进产品,并且有针对性的对产品进行创新。
    抄袭的再热闹,最后活下来的还是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