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绿狗 | 服务专家平台 | 证据托管平台

创业指南

创业“独角兽”的困境:过分追求投资将透支潜力?

摘要独角兽企业把所有的潜在收益都提供给了参与末轮的投资人,对公开市场的投资人而言这并不公平,对于那些收到股权奖励的员工而言也不公平。
创业“独角兽”的困境:过分追求投资将透支潜力?
  3月20日消息,据外电报道,2016年2月初,《华尔街日报》报道的一份融资交易研究报告显示,对于那些表现不及预期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投资人正越来越多的采取防范措施。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所谓的“独角兽”们,也就是在首次公开招股前估值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初创公司,正在不断的走向死亡。
  当独角兽们在首次公开招股之前寻求完成最后一轮融资时,睿智的私有投资人正开始设定一些条款,确保在独角兽首次公开招股表现不及预期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投资损失。2015年的许多首次公开招股都已表明,如果表现不及预期,初创公司会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作为一名前风险投资人,企业闪存先驱Fusion-io(这家公司在2011年进行首次公开招股,并在2014年被SanDisk收购)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现任数据虚拟化初创公司Primary Data(该公司在第一轮融资中募集到6000万美元资金)的首席执行官, 兰斯·史密斯(Lance L. Smith)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投资趋势。
  史密斯注意到,当企业通过收购交易或首次公开招股回馈投资人之前,如果他们成为神话级的“独角兽”公司时,他们将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简而言之,许多此类公司在业务确实需要迅速发展之前,就已经偏离了发展轨迹。
  启动引擎
  任何一家初创公司的目标--无论他们如何向拥有前瞻性眼光的投资人出售股份募集资金支持业务发展--都是把公司打造成为可扩展的、盈利性的企业。通常情况下,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都会通过流动性活动,如被收购或首次公开招股,向投资人提供投资回报。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初创公司需要开发出创新性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并产生营收,并最终实现盈利来增加市值。他们在迅速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需要密切的关注自己的支出,确保把稀释股权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向支持了他们发展的投资人提供最高的投资回报。
  当企业开始盈利而不再烧钱时,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他们已不再需要通过多轮融资募集更多的资金。初创公司减少融资时因为已经能够独立运营,他们已经放弃了通过市场营销来实现成为独角兽公司的目标。
  考虑到去年许多初创公司末轮融资的估值都低于首次公开招股时的市值,市场对独角兽的追捧已经降温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展望未来,为了创造出更稳定的科技投资市场,以及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支柱,更多的初创公司应当专注于打造可持续的业务,而不是背负着成为独角兽的沉重压力,不惜任何代价提升营收。
  增长失速
  在一家企业进行首次公开招股向投资人提供退出通道之前,许多原因都能让这家公司被收购。从历史上来看,首次公开招股一直就是非常危险的投资,当然它们的风险也被潜在的巨大收益所抵消。
  当亚马逊在1997年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这家公司的发行价为18美元,市值为4.38亿美元。如今,这家公司的股价已达到530美元,市值为2570亿美元。虽然亚马逊当前的市值已触及过去18个月的最低点,但分析师预计该公司股价仍有双位数百分比以上的增长空间。
  毫无疑问,亚马逊的成长已经超出了市场法则。当网络泡沫在本世纪初破灭时,美国证券市场引入了更多的监管机制。也正是因为这样,初创公司正在减少提供给公开市场投资人的增长潜力,并获建议在上市前展示出更多的营收增长。举例来说,目前绝大多数考虑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初创公司年化营收均已超过1亿美元,并已经或即将实现盈利。Fusion-io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之一。
  独角兽投资周期消耗了企业首次公开招股后的快速增长期。不同于过去企业在发展之初就上市的做法,独角兽公司的增速最快时期发生在首次公开招股之前的末轮融资。这也让此类企业在上市时增速只能达到20%至30%。对于一家年营收达到1亿至2亿美元的企业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出色;但是对于希望在首次公开招股中获得两倍以上投资收益的投资人而言,此类企业并不是非常好的投资对象。
  重建天堂
  因为企业致力于进行首次公开招股,处理此类问题需要略微的修正。要确保未来增长的足够空间,初创公司应当谨慎在融资时不要超募太多资金,把公司估值定的太高。这一点带有极大的挑战性,因为融资通常能够获得媒体的注意力,且增加公司的公信力。
  把高增长带给参与首次公开招股的投资人,能够让企业在上市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并向其公开市场投资人提供投资回报。换句话说,独角兽企业把所有的潜在收益都提供给了参与末轮的投资人,对公开市场的投资人而言这并不公平,对于那些收到股权奖励的员工而言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