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绿狗 | 服务专家平台 | 证据托管平台

创业指南

SaaS领域生存艰难,Worktile的生存之道是聚焦最后一个S

摘要: 商业化之路遇阻,IM产品被迫叫停,基于这两个原因,worktile团队决定要转变。最终他们决定基于纷云的基础,将纷云与Worktile整体融合起来——也就是最终的worktile企业版。


商业模式的构建,往往是让SaaS产品头疼的事。

尤其是在中国,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模式往往行不通,因此大多数玩家不得不先提供免费服务,在积累了大量用户之后,再通过鼓励一些用户付费来获得更完善的服务等方式而获得盈利。
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很多SaaS产品的用户量依然还停留在“小而美”的阶段,甚至很多产品因用户量的匮乏,商业化模式不清晰而最终抱憾退出。
而对比美国企业级SaaS市场,中国在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上与美国仍存在上百倍的差距。Slack在美国成立仅2年左右,惊人的发展速度让其成为了行业标杆。新一轮融资后,其估值已经达到了38亿美元。Slack在媒体上公开的数据是:日活跃用户200万人,付费用户已达80万人,主要营收模式就是企业会员费。
市场认知度急速上升的阿里系钉钉、纷享销客身上都能看到Slack的影子。
那么,在初期依赖良好的用户体验积累了海量用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其实国内市场上也不乏虽有海量用户基础,却也没有好的变现途径的产品。他们往往也苦于产品粘性差、可替代性强、商业化困难而不得不放弃。
对于国内的SaaS产品来说,商业模式的探求似乎变成了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而早在2013年就以任务协作为切入点闯入SaaS领域的worktile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番探索。
试错
「只要我有了海量用户,就不愁没有变现方式」似乎在互联网行业普遍被认同,在SaaS领域这更成为了一种在战略和规划上偷懒的好借口。worktile也没能避免这一魔咒。
自从3年前推出Web端及App应用以来,Worktile CEO王涛表示worktile免费版如今已经有22万企业在用,用户量60余万。实际上在王涛最初的构想中,两年之内用户数应该是突破千万的,而基于足够的用户基数,顺而提供付费的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很显然,目前60余万的用户量与他的计划相差甚远。
经过两年的市场教育,王涛开始意识到这样“想当然”的商业化运作方式是非常难实现的,此前几番关于上线付费版的计划也就搁浅了。
同样“夭折”的还有worktile团队在去年年中推出的IM产品纷云。原本在王涛看来,worktile铺垫下推出IM产品是挖掘企业级市场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个试图“用最简洁的功能对应和处理最复杂的任务”的想法,在纷云上线3个月的时间里被市场验证出一个并不乐观的结果。王涛告诉钛媒体,通过浏览后台数据,他发现纷云的大部分用户还是来自于worktile,“除了发布当天有大概8000多的注册用户外,后面的两个月用户数非常平淡,我知道我们遇到瓶颈了。”王涛说到。
效仿Slack的模式似乎并不可行,王涛开始思考纷云的问题出在哪。通过数据的对比,王涛发现在纷云接入的100个服务中,至少有60%的服务是无人问津的。另外他在使用同类产品中发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产品相对比较复杂,其中可能只有5%到10%的功能会被使用。
除了在国内的SaaS市场中类似Slack模式的产品还并未有完整的生态基础外,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用户(尤其是偏传统型的公司)对于IM产品中的大部分服务也并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如此,除了沟通本身之外,IM产品也就完全失去了“连接更多服务”的核心价值。因而上线短短三个月,纷云就被停掉了。
商业化之路遇阻,IM产品被迫叫停,基于这两个原因,worktile团队决定要转变。最终他们决定基于纷云的基础,将纷云与Worktile整体融合起来——也就是最终的worktile企业版。
聚焦在最后一个S
Worktile企业版已于1月8日正式上线,采取收费策略,定价为299元/人/年,主要面向的是50-200人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大中型企业的各个部门。据王涛介绍,企业版上线之后已完成一百余单,大部分由免费版转化而来。
这同时也意味着,worktile终于迈向商业化道路。当然,这也是对产品价值的一种验证。
王涛表示,企业版与免费版将成为两条独立的产品线,而并非免费版的功能升级。免费版主要专注为用户提供基础的团队协作解决方案。他强调,Worktile免费版一定要坚持简单易用,而企业版则要将服务做深。
除了提供独立的IM模块来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的交流,企业版的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后台管理功能。Worktile 试图通过后台帮助用户用极简的操作打造最适合自己使用的 Worktile。因此企业版在细节方面也做了优化和升级。比如,在worktile的用户群体中,以电商、开发者和游戏居多,worktile就根据行业性质等为用户提供“定制模板”的选择。王涛还告诉钛媒体,企业版甚至还将配置功能交给企业用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DIY前台。
此外,企业版还接入了许多第三方服务,比如印象笔记、腾讯企业邮箱、博客反馈、App Store评论等,几乎涉及到市面上的所有SaaS及PaaS服务。
在企业级Saas领域摸爬滚打了两年之后,王涛终于想明白了想要做好软件即服务这件事,必须同时做产品和服务两件事,而聚焦在“服务”才会成为未来 Worktile 的主要盈利来源。王涛坦言,worktile如今的转变和付费的尝试也正是希望能把SaaS最后一个S的部分做好。
“产品对用户要有价值,服务要足够有效率。尽量做好用户体验和连接的事情,积极与用户沟通,帮助用户对产品完成认知,这样才能最终完成付费。”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worktile于去年11月还组建了销售团队,以帮助企业版用户全面了解产品从而促成最终的“成交”。王涛表示今年销售团队将会持续扩大。也可以说,worktile试图用2B的应用产品,带给用户2C的良好体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免费版的用户。”王涛表示,worktile免费版仍将不断的打磨产品,保持过去两年坚持下来的单周迭代速度。他认为,免费版的用户群体实际上才是最广泛的待开发的市场
对于商业化的考虑,王涛表示目前会以老用户转换率为主。好在相比于国内C端用户付费意愿差的情况,B端市场对于使用付费工具提升企业效率这件事上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平台做平台的事,工具做工具的事”
不得不说,如今SaaS领域已然处于“一片红火”的状态。除了像用友超客、今目标、纷享销客、班聊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外,巨头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比如里去年以钉钉强势闯入SaaS领域,不久前腾讯又正式宣布推出企业微信,引起了业内不少争议。有厂商对于BAT的杀入倍感惊恐;也有一些厂商认为这是一件好事,王涛就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并没有觉得在夹缝中生存,worktile与钉钉、企业微信也并非竞争关系,未来我们甚至会成为上下游关系。”
在王涛看来,市场上比较典型的项目协同产品代表,比如teambition、Tower,包括worktile,都属于工具型产品,并不需要向异军突起的钉钉们宣战。而具有“狼来了”之势的企业微信,更多的被业内认为是对于钉钉的防御和阻击,以争夺风口。而且企业微信基本上属于平台化战略,一定会开放。因此,“平台做平台的事,工具做工具的事就好了”。
王涛还认为,对于BAT来说,将服务做深并不容易。“除了相较之下没有那么大的利益可图之外,企业级服务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往往是在为一个企业服务,而不是一群企业,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平台型的企业服务根本做不深,这也与平台本身相违背。”这也是协作类产品与钉钉和企业微信一个重要的差别。
因此,王涛向钛媒体透漏,worktile免费版也将于钉钉合作,成为钉钉生态里的协作产品。王涛还笑称,如果企业微信开放了,worktile就可以在企业微信中植入,这样企业微信就会成为worktile的流量入口,帮助worktile更早的实现千万级用户的目标。
而对于像teambition这样发展势头良好的对手,王涛表示并不惧于竞争。“对于竞品同质化的问题,实际上在不断的跃进中,大家会朝一个方向走的更近。”王涛如是说。
除了企业版外,worktile也将发力海外市场。据悉,目前worktile已经正式与台湾资讯系统整合服务商鼎盛资科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成为worktile在台湾地区的总代理商,负责workile企业版的销售与服务支持。另据了解,worktile的B轮融资也已经在筹备中。
近两年来,众多新兴企业的涌进、巨头的强势入局,似乎证明了现在或许是SaaS的最好时期。但是,当巨头们以土豪玩家的身份进入SaaS领域之后,像worktile这种小体量玩家能否另辟蹊径,谋得一片生存之地?(本文首发钛媒体)